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多雲時晴
氣溫
降雨
20%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全文檢索
手機版選單
:::
  •  

     

    防災資訊專區

  • 2023春聯
    兔年方斗春聯 賀卡正面 賀卡背面

  • 新冠肺炎專區 市政行程

    • 為遏止違法盜採土石案件,市府經發局表示,已函請建議中央修法將土石採取法增列刑事罰責條文,並要求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辦理衛星及航照監測範圍集中於荖濃溪、楠梓仙溪兩岸河川浮覆地、盜採土石發生較嚴重區域及砂石碎解場較密集區域並加密監測頻率。另針對盜採行為人責任,已同時列入追究地主、承租人、司機等參與人員共同責任。高市經發局持續精進查緝違反土石採取法案件,與中央及各局處合作共同遏止違法行為。 對於近日美濃吉洋未經許可採取土石,經發局依土石採取法114年3月17日第一次裁處100萬元罰鍰並限期2個月內完成回填整復。限期改善期間,仍有違法採取土石行為,經完成加重處分確定,於114年6月13日第二次加重裁處200萬元罰鍰。並因本案未於期限內整復完成,經發局即函請地政局依區域計畫法於114年6月3日移送地檢署偵辦,現已進入司法程序。經查業者正進行回填整復作業,回填期間市府將持續加強巡查。 經發局強調,為強化遏止違規盜採土石,已於114年3月間拜會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建議修正土石採取法,增訂刑事責任。地礦中心目前研擬土石採取法納入刑罰,並以流向管制,管控砂石場料源。並將建請中央縮短衛星、無人機航拍間隔時間,加強監測盜採土石好發區。 對於違規行為人,將加強與警方合作對於共同行為人認定,於調查階段經事實認定有共謀或授意之地主、承租人、司機等,視為共同行為人,併同處罰等。並與農業局、環保局、地政局、警方共同聯合查緝,對於發生盜採案土地農業局不核發農用證明並由地政局登錄於土地參考資訊檔,明確揭示經盜採之事實,環保局亦將持續巡查不得回填廢棄物,以共同遏止本市盜濫採土石行為,維護整體環境及公共安全。
    •   因應楊柳颱風逼近,高雄市工務局公園處積極展開防颱準備,以期降低災害損失。為確保市民安全,公園處已動員人力對所管轄的行道樹加強疏枝修剪及支架固定,並檢修路燈及開關箱等設施。此外亦整備自有救災機具,確保能在接獲路樹斷枝的通報後,迅速派遣人員到場清除障礙,維持交通暢通;若發生災情,也將立即投入救災行動。呼籲民眾盡速將停放於路樹下的車輛駛離,避免造成損失。   工務局局長楊欽富提醒民眾,颱風會伴隨強風和大量降雨,為避免路樹折枝斷落、損壞車輛,建議民眾不要將車輛停放於路樹下或附近,改停放空曠處所,以維護生命財產安全。民眾應注意自身安全,颱風期間盡量避免外出,以減少災害影響。   公園處說明,本處持續加強樹木支架的巡檢固定及路、園燈檢修,並持續進行樹木修剪作業,施工期間會進行現場交通管制,請民眾配合施作人員指揮,暫勿停放車輛,請往來民眾配合減速或提前改道,以保障安全及行車順暢。颱風過後,若發現路樹傾倒,公園處將立即啟動復原機制,以最快速度恢復市容景觀。
    • 為改善高雄市道路通行品質,工務局道路養護工程處將於8月16日至17日進行仁武區永宏巷(鳳仁路-興工路)路面刨鋪工程,施工時段上午8時至晚間8時,另為顧及工程品質,刨鋪後均依施工規範封閉養護6小時以上或溫度降低至50°C以下始開放通車,確保道路使用壽命及品質,如遇天候不佳,將順延一天進場施工。 道工處表示,道路施工將避開市民上下班時段,以減少影響交通。施工期間將封閉工區車道並於現場安排義交,引導車輛通行及維持交通秩序,請駕駛車輛行經施工路段時,注意施工警示標誌並減速慢行。另依據市區道路條例第28條「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限制道路之使用。」
    • 高雄市政府於今(11)日召開「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由陳其邁市長親自主持,會中除完成161項SDGs指標檢討、減緩及調適執行方案報告等法定任務外,也將根據委員建議,啟動包含各局處設立淨零永續專責人員、評估2040年減量路徑、加強社區防災組織、生物多樣性推動等各面項工作。 在本次會議中,市府團隊與委員們共同針對減緩、調適與永續三大核心策略進行討論。在減緩部分,市政府提出「減量執行方案成果報告」,2024年各局處完成58項減碳措施,合計減碳142萬噸;在調適部分,則提出「調適執行方案成果報告」,就水資源、能源、土地利用等7大調適領域執行64項具體計畫;永續部分,檢討161項SDGs指標執行情形,並通過決議,各機關必須4年一期撰寫各自「淨零永續報告書」,自我檢討、精進。 本次會議,各局處也進行專案報告,在淨零方面,環保局提出充電樁、岡山焚化廠/鳳山行政中心/民生醫院設備汰換、內門生質能、大寮碳匯等各局處9大碳權計畫,並宣布未來重點計畫,包含第三期減量執行方案(2026-2030)研擬、淨零示範區劃設、出版淨零學院ISO專書,並啟動產業大型減碳計畫輔導,如中油新四輕煉化轉型計畫等;在調適部分,水利局進行防災機制專案報告,包含水患/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警訊通報機制、智慧監測密網平台等。 張瑞琿局長表示,本次會議各領域委員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包含訂定中期減量目標、建築能源效率規範、留意產業及勞工公正轉型、韌性城市重要性、強化生物多樣性/碳匯/綠色基盤推動等,市政府將納入參考,並將檢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不足之處,同時啟動中期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研擬。 陳其邁市長強調,感謝各委員對於高雄市氣候變遷、永續施政的關心及建議,也藉由本次推動會,要求各局處必須設有永續淨零專責人員,在社區防災部分,務必與民政系統結合,目的皆是希望施政經驗能夠永續傳承,讓高雄的氣候行動,持續邁進。
    •   夏季是招潮蟹最為活躍季節,每日退潮時分,更是與招潮蟹近距離接觸的最佳時機,工務局公園處今(10)日表示,台灣擁有十多種招潮蟹,而援中港濕地就有10種,各呈現不同小巧迷人的生命力,週末不妨造訪典寶溪出海口旁的援中港濕地,讓湖面涼風拂去工作疲憊,欣賞灘地上活躍的招潮蟹們,揮舞大螯,演奏出一首首獨特的濕地交響曲。   援中港濕地生物多元,生態豐富,現有10種招潮蟹,包括今(114)年陸續捕捉到身影的「糾結清白招潮蟹」、「麗彩招潮蟹」及「窄招潮蟹」等。這些身披堅硬甲殼的海洋生物,在牠們一生中會經歷多次蛻殼,每一次蛻變都可能帶來令人驚豔的色彩變化。   透過定點觀察同一隻「雌性窄招潮蟹」,在不同時間變化性大,去(113)年11月呈現芒果橘黃色澤,今年3月轉為夕陽漸層,至4月則展現紅白分層的鮮明對比,色彩斑斕,令人目不暇給!公園處說,即使是同一種螃蟹,個體之間差異也十分明顯——像是「雄性麗彩招潮蟹」雖都擁有紅色大螯,但背甲花紋或足部色彩仍可能略有不同,展現自然界的多樣與獨特。   熱情陽光與微涼海風交織,是與牠們近距離接觸的最佳時機,在援中港濕地放慢腳步,仔細觀察泥灘地上這群招潮蟹的精彩活動,由鳥兒、彈塗魚、招潮蟹與海風共同演奏的這首獨特濕地之歌。
    •   夏季是鷺鳥繁殖育雛的黃金時節,在濕地潮溝與小島之間,處處可見生命延續的喜悅!工務局公園處指出,高雄援中港濕地正展現生命的精彩景象,晴空耀眼,海風輕拂,紅樹林枝頭傳來鷺鳥此起彼落的鳴叫,宣告著育雛季節熱鬧展開。大白鷺、小白鷺、黃頭鷺及夜鷺等鷺鳥家族,經過春季求偶,現正細心照顧巢中逐漸成長的幼鳥。   每年春夏之交,援中港濕地便成為鷺鳥群聚築巢的理想之地。鷺鳥父母們各司其職,有的警惕地環顧四周,有的忙碌地來回穿梭,銜回食物與築巢材料。在親鳥們悉心照料下,部分幼鳥已開始嘗試走出巢外,探索這嶄新世界。   公園處表示,隨著海岸線上自然棲地日益減少,援中港濕地這片鬱鬱蔥蔥的生態綠洲顯得彌足珍貴,不僅為沿海動植物提供了安全繁衍棲所,是水鳥與螃蟹的安居家園,更是人們親近自然、學習自然知識的絕佳場域。   盛夏時節,援中港濕地誠摯邀請民眾,一同放慢腳步,駐足於紅樹林下,欣賞這片由泥土、水域、飛鳥、彈塗魚、招潮蟹與海風共同繪製而成的濕地美景!
    •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今年地價稅將於11月開徵,市民朋友如有自用住宅用地、加油站用地、工業用地、寺廟用地、既成巷道及騎樓走廊地等,欲申請適用特別稅率及減免地價稅,土地所有權人應於地價稅開徵40日(即9月22日)前提出申請,經審查核定者,當年度即可享優惠,若逾期申請,即使條件符合,仍得等到下一年度才可適用,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申請期限。 距離9月22日只剩1個多月,高雄市稅捐稽徵處特別提醒若您的土地符合優惠稅率或減免稅條件,快快來稅捐處走一趟,或透過該處網站線上申辦(https://www.kctax.gov.tw),如果之前已經申請核准而土地所有權人及用途均未變更者,就不必再提出申請,讓您年年享優惠,稅稅平安省荷包。
    • 因翠華路自海功東路至左營大路路段為曲線,考量車道轉彎寬度設計及中央分隔島須與捷運墩柱共構,路幅受限,故翠華路自海功東路至左營大路僅設置西側人行道,其餘路段仍維持雙側設置人行道。 新工處進一步說明,翠華路西側人行道寬度達5至7公尺寬,結合景觀植栽綠蔭,平日主要提供行人及學童通行,世運主場館散場時也可提供民眾徒步通往高鐵左營站。另外,翠華路東側(明潭路至海功東路)保留近5公尺寬人行道,提供予半屏山登山遊客通行使用。由於目前翠華路拓寬工程仍在施工中,行人路權促進會提出外側路燈增設防護、改善車道線形等建議事項,新工處會納入工程檢討,後續於竣工前,也會增設行人動線指引牌面,引導翠華路(世運大道至明潭路)行人動線以西側人行道為主,以保障行人安全。

統計雄透明

    • 近10年本市與全國各月累計登革熱本土病例數變化,皆自6月起呈現上升趨勢,正值梅雨季期間,本市至11月達最高峰,相較全國趨勢最高峰為9月,延遲2個月的時間,主因本市位處南部,氣候相對溫暖,病媒蚊活躍期較其他地區長,防治工作必須持續不懈。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open